衛署擬封殺民間檢驗權 消基會痛批違憲
2010/10/23 04:11
〔自由時報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衛生署研議修法禁止民間單位發佈無認證實驗室所做出的食品檢驗數據,首當其衝的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昨公開痛批衛生署向食品業財團傾斜,做出箝制言論自由與人民權利的違憲修法,目的在規避國內民間團體共同監督食品安全,以掩飾政府把關漏洞。
消基會董事長謝天仁、副董事長蘇錦霞等人昨到衛生署前抗議,指控衛生署正在修法的「食品衛生管理法」第四十七條,根本是企圖「技術性封殺」所有民間團體的食品檢驗權,已涉及違憲。
謝天仁痛批,兩岸簽訂ECFA後,政府對市售食品的檢驗能力與強度不足,若無民間團體監督,誰來檢驗中國黑心食品?若非衛生管不好食品安全,民間團體又何必跳下來檢驗?
謝天仁指出,認證不等於公信力,更不保證檢驗正確,消基會對自家檢驗室的檢驗能力有信心,超出能力範圍的,會委託其他檢驗單位協助。國內獲衛生署認證的三十六家實驗室收費高昂,每件樣本一萬多元,非民間團體能負擔,修法有圖利特定檢驗業者之嫌。
政府把關不力 民間監督力量大
消基會秘書長黃鈺生指出,消基會歷年來檢出很多不合格食品,業者不思改進,卻還透過遊說立法,企圖剝奪民間單位的發言權與檢驗權;消基會副董事長蘇錦霞痛批,衛生署限制民間單位檢驗,是為掩飾政府把關不力,簡直是開民主與消費者保護的倒車。
消費者報導雜誌社發行人游開雄表示,衛生署所持修法理由,是避免不正確資訊造成消費者恐慌,但綜觀過去二、三十年來,民間團體檢驗錯誤的次數屈指可數,絕大多數是用正確檢驗,促使業者認錯、改進,捍衛消費者權益。衛生署不去管理食品安全,卻跑來封殺民間檢驗權,根本是「滑天下之大稽」 ,背後是否有官員遭業者關說?將請監察院介入調查。
衛生署︰修法提高可信度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副局長吳秀英則表示,該項修法尚未定案,衛生署將廣納各界意見加以修正,但仍希望檢驗單位能「具有一定檢驗能力」。修法是希望提高民間單位發佈檢驗資訊的可信度與參考價值,衛生署絕對無圖利業者與接受關說,也願提供民間團體實驗室免費的認證。